
近日,长沙市正式推出万套定向限价商品住房,预计年内有望上市2702套住房。其中,部分住房的销售价格仅为每平方米4950元。这种限价房供应对象为中等偏下收入家庭,不动产权属证书上将特别注明“限价商品房”字样,登记后5年内不得转让。长沙这样的措施虽不是新闻,数量也可以更多些,但是依然值得点赞!关键是数量、落实4个关键字!试想,如果每个城市真正的限价房都占了较大比例,那房价还能涨到哪里去?
据媒体公开报道,今年1-8月,全国50个大中城市的土地出让金额高达19671亿,同比上涨34.3%,京沪杭三地的土地出让金超过千亿。重庆、成都、嘉兴、无锡等城市的土地单价则实现超过100%的增长。而与此同时,从重点城市上半年住宅用地推地目标完成率来看,仅南京、无锡、郑州、苏州,已基本完成全面供地计划的一半左右。除上述4个城市外,25个重点城市中,21个城市距离完成全年推地目标压力均较大。尤其四个一线城市上半年住宅用地供应情况很不理想。深圳2017年计划供应住宅用地32万平方米,但实际上半年零住宅用地供应;东莞计划全年供应住宅用地345.74万平方米,但上半年仅供应9万平方米。长春、三亚、南昌、福州、成都上半年住宅用地推地量占全年住宅供地计划的比例不足15%;青岛、上海、北京、宁波、石家庄上半年住宅用地推地目标完成率不足20%;济南、广州、南宁、重庆、武汉、厦门、天津等城市上半年住宅用地推地目标完成率不足30%。
房产及房价问题,是涉及国计民生的大事,国家层面的很多政策及方向无疑是对的,但是一些地方城市的执行力度和执行效果却显不足。尽管原因很多,且各有不同,土地财政却应是众多原因之一。大家粗略估算一下看:一,供地计划仅完成了这么一点,但是拍地收入巳近2万亿,如果按照计划完成,是多少万亿呢?二,供地计划明明是自己报的,但完成为何多不理想,市场供需又靠什么平衡?试想如果大多完成,房价上涨压力是不是会小一点?这么多年来,成几倍甚至十几倍以上涨的多是地价即楼面价,而其它的建安配套成本等其实并没有涨多少。因此,个别城市一方面要大搞土地财政,一方面又要降房价,这是否是个伪命题呢?个别城市也搞了些限价房及这房那房的,但是你仔细看,往往比例低得可怜,应付型象征型的情况时有发生,个别项目甚至过一段时间又没有了。回头一看,这么多年调了救,救了调,房价呢越涨越高。徐轲认为,我们中国大多数城市的房价真的不能够再涨了,在这里,我只想弱弱地、没有用地建议一句:个别大搞土地财政的城市,是否该真正修正一下方向了?
(徐轲)
|